宋志平:中國建材的成功離不開改革開放! |
|||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26日|||
摘要:
近日,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率團赴日本拜訪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房屋行業的領軍企業,以深入交流、增進理解、促進合作為主旨,探尋日本企業創新轉型的做法和經驗。那幾天他拜訪了日本東芝、三菱商社、豐田汽車等企業。...... |
|||
近日,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率團赴日本拜訪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房屋行業的領軍企業,以深入交流、增進理解、促進合作為主旨,探尋日本企業創新轉型的做法和經驗。那幾天他拜訪了日本東芝、三菱商社、豐田汽車等企業。 在與這些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的過程中,宋志平進一步理解了日本企業在過去“失去的20年”所進行的艱難轉型,他表示這些感受對于目前正飽受產能過剩之苦的中國企業無不重要。 他和日本企業打了25年交道,很多管理思想也是受日本啟發,他發現中國這些年忽視了這個鄰居,使得日本成了戰略盲區。宋志平意識到企業走出去的同時,還得引進來,開放意識不能淡漠?!案母锖烷_放分不開,只有開放了,看到了差距,才能去改革?!?/p> 他表示對于轉型中的中國企業來講,日本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我們應該認真借鑒日本企業的經驗,為什么日立、東芝能夠轉型成功而夏普卻失敗了,為什么同屬膠卷業的富士膠卷能夠成功轉型而柯達卻倒閉了,這些需要我們深度思考。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前一天,宋志平才剛剛從日本回來, 豐田總部大廈 回顧以往,上任第一天,就職演說在即,宋志平準備上臺了。辦公室主任突然跑過來遞了一張紙條,宋志平低頭一看是法院傳票,上面寫著銀行凍結中新財產的通知。 接手這樣的攤子宋志平不陌生,當初在北新建材時,他就進行企業改革,打破國企大鍋飯機制,讓員工、客戶和企業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正是意識到只有改革才能讓企業活下去,宋志平提出“央企市營”,嘗試了混合所有制,帶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打破大鍋飯 為了摸清水泥情況,宋志平先去了魯南水泥考察。到了那邊,對方把他當領導一樣接待,看展館,看歷史功績,但問到企業效益時,卻沒人告訴他。后來宋志平才得知企業虧損。他感到疑惑:“山東全省都在學魯南,但魯南不賺錢,學什么?” 這也是國企通病,干部們沒有數字概念,更多追求的是領導滿意,而不是企業賺錢盈利。宋志平覺得這樣不行,在他看來,做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賺錢,國企也一樣,要想在市場競爭中活下去并且活得好,除了邁向市場,別無出路。這道理,也是宋志平在北新建材改革了十年才明白的。 推下海 “上市妙不可言,也苦不堪言”,但宋志平也意識到,過去國企只有國家一個股東,而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股東的企業,大家通過投資買股票也形成了一個共同體。 在宋志平看來:“北新建材的改革就是從一個只講國家利益的國企,變成了一個講全民利益的上市公司。把員工、客戶、股東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多贏的共同體?!?/p> 嘗試混合所有制 宋志平進行了動靜最大的一件事那就是聯合重組做水泥。 當時在浙江,幾家水泥廠正陷入價格戰,水泥從每噸400多塊錢一路狂跌到了180塊,中國建材決定發起收購。2007年,宋志平把浙江水泥、三獅水泥、虎山水泥、尖峰水泥四家企業的老總請到杭州西湖邊的汪莊飯店喝茶。 這四家企業占據了浙江水泥市場的半壁江山,必須得拿下。但談判前,幾家企業已經各自在找新的合作對象了,宋志平使出了策略,端出“三盤牛肉”:“第一,價格公允,不強買強賣;第二,給民企留有一定股權;第三,老總們還可以繼續做企業的CEO?!辈韬攘艘惶?,四家水泥最終被中國建材收入麾下。之后,宋志平組建南方水泥,繼而又大手筆重組成立北方水泥、西南水泥等公司,涉及4億多噸水泥、近千家企業。 當時國企進入市場,要想政企分開有很大難度,宋志平覺得通過和民營企業合作,就引入了市場機制和企業家精神。反過來,國企也能給民企帶來規范化、制度化?!盎旌纤兄菩纬傻墓餐w,不管是利益上還是制度上,都可以做到優勢互補,這就解決了國有經濟進入市場的難題。和民企混合得好就是把金鑰匙,混不好也可以離婚,這才是市場經濟?!?/p> 此后,宋志平又以董事長的身份執掌了五年中國醫藥集團,任職期間,也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耙郧皢T工持股、分紅等等這些機制在國企很難進行,但現在國家、參股的民營企業、非公資本、干部員工都在混合所有制這樣一個共同體里面,大家都受了益,這也是中國建材給改革做的貢獻吧?!?/p> 從1979年入職北新建材開始,宋志平一路從技術員做到兩家央企掌門人,一路見證參與了過去四十年這場改革,他有些感慨:“過去那輪國企改革中,活到今天的企業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幾千萬的國企職工下崗,我們不能忘了把員工留在路途中的那場失敗,所以今天不能再走回頭路,不能再去沿用過去傳統國有企業的那套東西,我們必須要改革,讓自己市場化,這就是決心?!?/p> “您當時能大規模重組水泥,是不是因為頂著‘明星企業家’的光環和資源?” 在最近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一堂EMBA課上,有學生這樣問宋志平。但回想當時,宋志平看到的不是光環,而是“槍打出頭鳥”。 中國建材曾在五年內重組近千家企業,半數以上都是民企。如果要找一個“國進民退”的靶子,恐怕沒人比宋志平更合適,那時他也確實經歷了多次“拷問”。宋志平的對策就是平心靜氣,認真解釋,還要注意重組過程中自己不要出問題。盡管當時搞混合所有制,讓宋志平沒少承受壓力,但他依然覺得這是自己多年來改革的最大成就。 央企的身份對他而言并不是掣肘,宋志平也不愿以企業干部自居,反倒認為自己是位徹底的企業家。作為央企董事長,他經常受邀參加民營企業的活動,調侃自己是“羊群中的駱駝”。如今他已經62歲,臨近退休,還在琢磨怎么帶領中國建材轉型。 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 |
|||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