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txx5l"></track>
<noframes id="txx5l"><track id="txx5l"></track>

    <th id="txx5l"><meter id="txx5l"><sub id="txx5l"></sub></meter></th>

    <rp id="txx5l"></rp>

          您當前所在位置:

          深度分析: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關鍵問題

          來源:  撰稿人:  發布時間:2016年05月23日 瀏覽:
          摘要:

          本文首先指出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的關系和區別,進而重點針對資源化的關鍵問題做了深入系統的分析和論述。文章邏輯關系嚴密清晰,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指導性。

            資源化的關鍵是垃圾分類

            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成為熱門話題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不乏100%資源化、100%市場化等觀點或宣傳。個人認為,嚴格意義上講,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是有區別的,目前要做到100%資源化和100%市場化有一定難度,需要具備很多條件,而且需要抓住關鍵問題、綜合發力。

            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置是為了解決占地、環保和安全而采取的處理措施,重在“處置”,如堆存、回填、筑路等,一般不需要分類,有時只要簡單破碎即可。而資源化則是把垃圾變成再生資源,制成各種產品以滿足市場需要,強調的是“價值”和“效益”。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關鍵是對垃圾進行分類,一般情況下分類越細、越純,資源化用途越廣,利用率和利用價值越高。

            建筑垃圾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種類和成份極為復雜。有建筑物施工和拆除垃圾、建筑物本體垃圾、裝飾裝修材料和室內丟棄的各種雜物,包含了渣土、混凝土、磚塊、玻璃、陶瓷、塑料、木料、紙板、織物等各種有機物、無機物和電子垃圾、廚衛垃圾等塊狀、粉狀、線條狀的單體、聯體、混合體等廢棄物,有些甚至含有病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成份。

            與我國相比,國外建筑垃圾的產生量沒有這么多、這么快、這么集中,而且國外建筑以多層、磚木、板式結構居多,拆除時從源頭就有嚴格的分類和流程管理,因此資源化利用率較高。而我國大規模城市化帶來的大拆大建,每年產生十幾億噸的建筑垃圾,要達到發達國家的資源化率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處置仍然以堆存、填埋、筑路等方式為主,有相當一部分仍達不到安全標準。資源化近年來才開始被重視,資源化過程中對垃圾的分類處理和利用仍比較粗放,通常的做法是:施工單位收走主鋼筋和完好的磚塊等材料,廢品回收者揀走金屬、塑料、玻璃瓶、紙板、木板等廢品,剩下的建筑垃圾在現場或拉到專門的處理場,用垃圾破碎設備進行破碎,破碎過程中同時分離出再生骨料、粉料、鋼筋和輕物質(木、塑、紙、布、瓶、罐等)。再生骨料替代一部分天然骨料用作一般非結構用混凝土或抹灰、砌筑砂漿,粉料用于制砂、制磚、鋪路或制作砌塊等墻體材料,鋼筋和輕物質進一步分離后出售或作為燃料使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建筑垃圾分類技術也在不斷地創新和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骨料盡可能按粒徑分級、分類、水洗、整形,以滿足不同的用途和級配要求;或者從源頭將混凝土塊和磚塊進行分離,用純混凝土塊制作強度更高的再生骨料。

            二、粉料方面除了制砂、制磚或制作其它墻體材料,還可用篩分、清洗、烘干后的細粉或直接用碎混凝土塊、碎磚塊經破碎和超細粉磨,制作活性微粉,替代水泥或混合材。

            三、把廢瀝青塊用冷再生或熱再生技術按一定比例摻拌到瀝青混凝土中,用于修補路面或新鋪道路。

            四、將建筑垃圾中分離的具有熱值的輕物質用作燃料或進行氣化處理,生產清潔能源和木炭、木醋液、木焦油等副產品。

            五、對剩余量很大、成份很復雜、含有各種雜質和有害成份、很難處理的篩底尾粉,除作為回填、填充料和制磚、制作砌塊等中低級使用外,有些單位正試驗在嚴格的成份分析檢驗、波動性控制、有害成份控制條件下,按一定比例參與水泥配料作為水泥原料使用;也有的單位正探索用洗沙的辦法,通過水洗、磁選、浮選、沉淀、壓濾等工藝徹底將砂、土、有機物、金屬物等有害雜質分離,制作精細粉和園林土,以便開發更多的用途。

            除此之外,在建筑垃圾混合料破碎中將混凝土塊和磚塊精準高效分離、將混凝土塊骨料和包裹料分離等技術都在研究和探索中。

            垃圾分類的關鍵是技術經濟

            垃圾分類雖然涉及諸多技術,但無外乎破碎、分級、分類、水洗、烘干、粉磨、輸送、配方、配料、檢測、試驗等一般加工和應用性技術,并不存在尖端科技或高端制造。一項技術能否成功應用,關鍵是經濟性問題,也就是說不僅技術上要可行,更重要的是經濟上要合理。不能單純為了利用垃圾或強調垃圾利用的附加值,不計資金花費和成本一味地把垃圾變成“高大上”、“高精尖”產品。

            如:利用骨料廠、攪拌站或外加劑廠已有的設備和設施稍加擴充或改造,將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骨料,或者進行超細粉磨制作活性微粉替代一部分水泥和混合材,不僅技術上可行、可靠,而且經濟上合理;但如果在水泥嚴重過剩、混合材資源豐富的地區,單純為了消化建筑垃圾而征用土地建設新廠,從垃圾清運、初選、分類、分級、破碎、水洗、烘干、粉磨,到制成超細微粉,整體經濟上未必合理。

            當建筑垃圾處理量非常大、分離出的可燃物很多,自身又需要供熱供氣,自建可燃物氣化裝置可能是適當的,但如果回收的可燃物數量很小,就需要比較將可燃物外賣還是自建氣化裝置哪個方案經濟上更為合理。

            一些先進高端的技術,如:完全用反向工程從廢混凝土中分離石子和水泥砂漿、用紅外線或智能機器人分選混凝土塊和磚塊等,應用到建筑垃圾處理可能會“大材小用”,必須經過科學的分析和論證,切不可違背經濟規律搞一些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形象工程。

            另外,有些建筑垃圾是現場處理,還是到集中處理廠處理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技術經濟比較選擇最佳方案。

            技術經濟的關鍵是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的實質是供求關系,供求關系的實質是成本和價格。

            十年前,研究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的重點是工業固廢和生活垃圾資源化,關注點在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并未提到重要議程。因為當時盡管建筑垃圾產生量和堆存量已經很大,但砂、石資源豐富,可以隨意開采,價格低廉,供應充足,如果把建筑垃圾轉變成再生砂石成本高,價格貴,僅依靠政府引導、財政補貼或獎勵的舉措來推動代價太大,經濟上無法承受。

            如今,一方面天然砂石資源越來越少,開采受到嚴格限制,砂石料價格不斷飆升;另一方面建筑垃圾堆積成山,不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邊環境,而且屢屢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生命和財產嚴重損失,建筑垃圾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時候。具備了一定的市場條件或有了潛在的市場環境,政府再從政策上適當加以引導和扶持,很快就會形成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的關鍵是政策引導

            建筑垃圾資源化雖然受市場規律和供求關系制約,但它涉及到環境、安全、綠色發展等公共利益,同時又具有公益性,不能完全靠市場規律起作用,必須把社會公益性轉化為企業經濟性,彌補市場缺陷,最終才能在市場上形成公平競爭,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國家都要通過立法、管理和政策來引導扶持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重要原因。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管理和政策引導在經濟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建筑垃圾資源化逐漸被重視并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加強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立法,明確建筑垃圾必須無害化處置或資源化利用。在立法指導下,國家從廢棄物綜合利用基礎研究、技術和設備開發、項目建設、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進行資金、稅收、價格等方面的優惠、獎勵和扶持。

            有些地方還出臺了更具體、更嚴格的管理辦法和配套措施,比如明確建筑垃圾處理責任制,對建筑物施工和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嚴格的流程審批和管理,用現代信息技術實行全過程封閉式監控,嚴格加強建筑垃圾處置費、清運費、違章罰款的征收使用等,這些政策措施對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市場的形成、發育和進一步發展發揮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政策引導的關鍵是注重實效

            目前社會各界對建筑垃圾資源化非常重視,國家也正在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但是,筆者在調研中也發現,目前全國還缺乏比較統一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政策措施,基本上以城市為單位進行探索和試驗。有些地方扶持了一批踏踏實實做事的企業,開發出了先進實用的技術設備,資源化的再生產品在市場上得到了認可并取得了效益,有了后續發展的基礎和能力;但也有一些地方和企業打著建筑垃圾資源化的試點、示范、基地等名義,借題發揮,炒作概念,用政策扶持資金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甚至和一些不法商人合謀通過特許經營、圈地、買賣設備、倒騰垃圾等騙取銀行貸款或財政補貼。

            因此,必須要重視政策引導的實際效果,避免一陣風式的一哄而上和半拉子工程。為此建議:

            一、堅持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并行推進。以資源化為方向,以無害化處置為底線。政策上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朝資源化方向努力,不斷提高資源化比例和資源化效率,暫時做不到資源化的必須達到無害化處置標準。

            二、堅持資源化以市場化為導向,既要注重提高資源化率,又不能脫離市場化現實。資源化處理盡可能選擇生產市場上需要、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利廢量比較大的再生產品,這些再生產品通過政策扶持和補貼能夠替代原有產品。

            三、疏堵結合,從源頭抓起,封閉式管理。盡快出臺全國統一的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嚴格明確和落實建筑垃圾產生、排放和處置責任,全面建立建筑施工和拆除垃圾運輸及處置方案申報制度,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對運輸建筑垃圾車輛和垃圾流向實行全過程跟蹤、監控,發現違規的現象要加重處罰。

            四、根據各地城市發展具體情況,合理規劃設置建筑垃圾堆存、填埋場地和設施,不斷加強安全、環保設施要求和標準。將垃圾清運、轉運、處置等所有成本費用全部核算并分攤到垃圾處置責任方,由垃圾責任方在申報處置方案時預交處置費或保證金,避免違規處理。

            五、鼓勵建筑垃圾處置責任方通過合約方式或通過交納垃圾清運、轉運、處置費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通過交費方式委托第三方處置和資源化的,政府應將這部分收費作為專項收費基金,全額用于補貼第三方資源化利用。

            六、除了用征收的建筑垃圾處置費或保證金,每個城市或地方還應根據規劃計劃從財政預算中劃撥一部分資金作為獨立專項或充實到收費基金中,專門用于補助和獎勵建筑垃圾資源化基礎研究、信息化管理、技術和設備研發、市場開發等。

            七、繼續明確和完善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凡資源化利用量或利用比例達到規定要求的,除了資源化項目生產設備抵扣進項稅和加速折舊、產品免征增值稅,還應對新設立主營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免征、減征或返還一部分企業所得稅,使其在落實各種收費基金補貼和獎勵的前提下產品價格上有競爭力,能達到適度贏利水平,有穩定發展的能力。

            八、從消費端發力,大力倡導和獎勵綠色消費。對達到規定標準要求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實行綠色標識,享受綠色產品優惠政策。政府投資或財政資金補貼扶持的工程建設項目應優先采購使用。

            九、嚴格加強基金和財政補貼項目申報、審批、論證和驗收管理。避免通過炒作概念、巧立名目、資本運作等方式騙取項目資金和補貼,導致半拉子工程,真正把“好鋼用到刀刃上”。

          責任編輯:系統管理員
          分享文章到:
          0
          瀏覽次數:
          】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職能部門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辦公室 [詳情]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行業工作部 [詳情]
          代管協會
          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11號
          010-68332654 [詳情]
          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11號
          010-88084883 010-88084806 [詳情]
          直屬分會
          綠色低碳建材分會 [詳情]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混凝土外加劑分會 [詳情]

          京ICP備1100091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407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11號 電話:010-57811569 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承辦
          永久免费无码A片动漫在线观看

          <track id="txx5l"></track>
          <noframes id="txx5l"><track id="txx5l"></track>

            <th id="txx5l"><meter id="txx5l"><sub id="txx5l"></sub></meter></th>

            <rp id="txx5l"></rp>

                  中科匯聯承辦,easysite內容管理系統,portal門戶,輿情監測,搜索引擎,政府門戶,信息公開,電子政務